临湘浮标门户网
浮标文化
当前位置-浮标文化-   “一叶舟”浮漂的由来
“一叶舟”浮漂的由来
来源:本站 作者:本站编辑 更新时间:2019-07-24 点击数:
            “一叶舟”浮漂的由来
        世人常常认为,浮漂的出现源于姜太公,这是一个天大的误区,姜太公当年渭水垂钧,“只愿直中取,不愿曲中求”,他钓的是文王,是天下,而非池中之物,江湖儿女,所谓“姜太公钓鱼,愿者上钩”,“一杆一线一直钩”足矣,心中本无鱼,哪里用得着钓鱼的浮漂?因此,说浮漂是姜太公发明的简直是一个天大的冤枉。
        说起浮漂的由来,比较靠谱的传说应是源于三国时期的周瑜和黄盖。建安十三年,即公元208年,曹操率80万大军挥师南下,27岁的诸葛亮出使东吴,在鄱阳湖训练水军的周瑜赶回柴桑,周瑜本来正在鄱阳湖训练水军,说曹军已到江边,便赶回柴桑来见孙权。鲁肃与周瑜交情最好,便把这两天议论的情形全告知周瑜。周瑜请鲁肃放心,并要他先把孔明请来相见。
        晚上,鲁肃引孔明见周瑜,并问周瑜主和还是主战。周瑜说:
“曹操打着皇帝的招牌,兵势又大,打起来我们必输无疑。我是打定主意劝主公投降了。”鲁肃忙与周瑜争论。孔明却在一旁暗暗冷笑。
        周瑜问孔明为什么笑,诸葛亮说:“我笑鲁肃不识时务。我有一个办法,只要两个人,便能教曹操百万大军撤走。”又说:“曹操筑铜雀台,早想得到东吴的两个绝色美人大乔、小乔。只须将此二女送去,曹操必然退兵。”
        周瑜问孔明有何为证,孔明说:“曹操的儿子曹植在邺城铜雀台落成时,做了一首《铜雀台赋》,诗曰‘揽二桥于东南兮,乐朝夕之与共。’这次南下就是为了这两个美女。”
    周瑜大怒,骂道“曹操老贼,欺人太甚!”决心与曹军决一死战。
    其实,孔明用计激周瑜时把铜雀台赋中的‘连二桥于东西兮,若长空之缀蛛。’改成了‘揽二桥于东南兮,乐朝夕之与共。’以此激怒周瑜,坚定他作战的决心。在原诗中,缀就是虹,二桥指从铜雀台出发链接金虎台和玉龙台的两座桥。古代‘乔’和‘桥’
是一回事。刚好周瑜和孙策的妻子姓桥。所以很容易产生错觉。但是,周瑜老早就下定决心一战了,岂是诸葛亮激出来的?
    孔明明知故问:“都督何以如此愤怒?”
    周瑜说:“你不知道,大乔是孙策将军的夫人,小乔就是我的妻子。”
    诸葛亮装做惊慌失措的样子,说自己不该胡言乱语。
    周瑜被孔明一激,便说出心底的真心话:“方才是故意试探的,其实我早就想破曹操,还请诸葛先生合作相助。”诸葛亮答应了。
    第二天早晨,孙权升堂议事。周瑜分析了东吴迎战的有利条件之后说:“我情愿替将军拼死杀敌,就怕将军拿不定主意。”孙权一听,拔出宝剑,一下砍去了桌子的一角,说:“谁敢再提降曹之事,就与这桌子一样下场!”
    孙权将剑赐给周瑜,当场封周瑜为大都督,程普为副将,鲁肃为赞军校尉,并对文武百官宣布,有不听号令者,依军法治罪。
    为此,唐代杜牧有诗《赤壁》曰:“折戟沉沙铁未销,自将磨洗认前期。东风不与周郎便,铜雀春深锁二乔。”这是后话。
    再说孙刘联盟共同抗曹大计虽定,但周瑜仍忧心仲忡,来到长江边上,只见一个老头头戴斗签,身穿菱衣,目不斜视,垂钓江上。周瑜叹了一声气,正准备往回走。
    头戴斗笠的老人头也不回,说了一声:“大都督为何忧叹?”
    周瑜大惊,问道:“仙人怎知是我?”
    老人回答:“大都督气宇轩昂,贵人天相,儒雅风流,英气通人,但步履越趣,神情恍惚,必是心忧国家大事,天下苍生,如此操劳国事,心忧天下之人,必是大都督无疑。”
    周瑜颇为惊异,问道:“先生何人?”
    老人答道:“我本草野之人,无名无姓,不足与大都督道也!”
    周瑜心想:“此必高人,”方就军中箭少的事求计先生。
    先生不语,在江边折了一根芦苇杆子,递给周瑜,说:“玄机在此,必有大用。”说完,老人摇着一叶舟,一边唱着渔歌,一边消失在芦苇深处:“帝梦盈江不可搜,终凭箭气射疆图。卷涛芦荡风犹劲,羡说明朝一叶舟。”
    周瑜拿着芦苇,百思不得其解,乃悻悻而去。
    江边回来,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10日之内赶制10万枝箭的要求,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“操军即日将至,若候10日,必误大事。”当即表示三天即可复命。周瑜大喜,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。
    诸葛亮告辞以后,向鲁肃借得20只船,每船配置30军卒,船只全用青布为幔,各束芦苇草把千余个,分别竖在船的两舷。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、翎毛、胶漆等物品。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,诸葛亮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,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。清晨,浩浩江面雾气霏霏,漆黑一片。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20只船连在一起,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。时至五更,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。这时,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,横于曹军寨前。然后,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,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。曹操闻报后,担心重雾迷江,遭到埋伏,不肯轻易出战。他急调旱寨的弓手6000人赶到江边,会同水军射手,共约1万多人,一齐向江中乱射,等到日出雾散之时,船上的全部芦苇草把密密麻麻地排满了箭枝。此时,诸葛亮才下令船队调头返回。他还命令所有士卒一齐高声大喊:“谢谢曹丞相赐箭!”当曹操得知实情时,诸葛亮的取箭船队已经离去20余里,这就是著名的草船借箭。
    船队返营后,共得箭10余万枝,为时不过3天。周瑜得知这一切以后,方知钓鱼老人渔歌的真正含义。
        诸葛亮草船借箭归来,周瑜十分佩服,他和诸葛亮协议谋划攻打曹营。周瑜先让黄盖“苦肉计”骗得曹操的信任,庞统又用“连环计”,使曹操把他的大船用铁索链连起在了一起。“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”,周瑜着急而病,恍恍惚惚又来到了江边,又见到了钓鱼的老人,还没有等周瑜开口,老人又递给周瑜一支芦苇,说:
“玄机在此,必有大用。”说完,老人摇着一叶舟,一边唱着渔歌,一边消失在芦苇深处:“沸焰应教万舰休,军旗莫奈俯枭头。江湄又借东风远,但送烟波一叶舟。”
    周瑜拿着芦苇,百思不得其解,乃悻悻而去。
    诸葛亮知道了周瑜的担心之处,凭借自己的天文知识,预计三天后有东南风,而且越刮越大,故在江边搭一高台,高台四周用芦苇作为风信,演出了一出“孔明借东风”的好戏。
    大战前夕,周瑜心中依然志忑不安,第三次来到江边,垂钓老人再次递给他一支芦苇,说:“玄机在此,必有大用。”说完,老人摇着一叶舟,一边唱着渔歌,一边消失在芦苇深处:“赤矩焚天战幕收,兼葭万里动新愁。将军束剑追湖客,袖钓江南一叶舟。”
    周瑜拿着芦苇,百思不得其解,又悻悻而去。
    听了老人的渔歌,周瑜仿佛浑身有了力量,信心大增,他已预感到第二天必定是一场恶战,也必定是一场大胜仗,这一仗,必将书写自己生命中最惊艳的华章。
    果然,第二天周瑜安排黄盖去诈降,暗地为黄盖准备了二十条小船,船上堆满芦苇和易燃物品,当黄盖的二十条船接近了曹军的船时,黄盖命令将二十条船点燃。当曹操发现有诈时,已经来不及了,火船如箭,借着风势冲进曹军水寨。曹军的大船被铁锁链连着,无法移动,曹操在陆上的营地也被大火包围,曹操大败,黄盖却驾着一叶舟回到了自己的队伍中间。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“火烧赤壁”。
    且说赤壁之战,曹军大败,从此奠定了魏蜀吴三足鼎立之势。
    周瑜破曹后,想起每次碰见的那个垂钓老人,是他每次用芦苇和“一叶舟渔歌”暗示自己,预测未来,使自己每次都逢凶化吉,马到成功。于是,他与鲁肃、黄盖前往看望那个三折芦苇的钓鱼高人。三人来到江边,钓鱼的老头见周瑜一行赶来,马上登上江岸的一叶扁舟,摇着双桨,唱着渔歌,划向长江对岸,周瑜连喊数声“仙人”,老头亦始终未曾回应,慢慢消失在芦苇深处。
    连续数日,周瑜心中惆怅不已,与鲁肃、黄盖相约垂钓江边,在老头垂钓的地方,周瑜不停地折断江岸芦苇,一支一支丢在江中,忽然,鲁肃喊道:“大都督,有条大鱼上钩了。”黄盖大喜,眼疾手快,一把拉起一条大鲤鱼。原来,这条大鱼上钩后,在水中游来游去,钓线把江中的芦苇给缠上了,鱼在水中一动,江面上的芦苇杆子就上下窜动,把鱼讯就反映出来了。
    此后,每逢战余,黄盖就带士兵出去钓鱼,还把钓线上扎上芦苇杆子,这就是最初的浮漂了。为了纪念那位垂钓高人,周瑜命令所有的将士在芦苇浮漂上刻上“一叶舟”三个字,并将制作浮漂的技术传到民间,而这起初的浮漂还真不叫浮漂,就叫一叶舟,只是到了唐朝的时候,柳宗元在黄盖的故乡永州任职时才将其正式命名为浮漂。
    为了纪念黄盖的功劳,吴主孙权还将赤壁之战长江一带的湖泊封给黄盖,叫黄盖湖,黄盖湖位于今天的湖南、湖北两省交界处,西南近三分之二区域属临湘管辖,它纳湖北赤壁的新店河和湖南临湘的聂市河之水,上溯洞庭巴蜀,下达吴会,有黄盖府、黄盖咀、黄盖庙、黄盖墓、苦肉咀、阐泽咀、安咀、司鼓台、点将台等古迹和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。赤壁之战胜利后,魏蜀吴三国休养生息,相对稳定了一段时期,黄盖屯兵的十三个村战时为兵,闲时为农为渔,大量栽种果蔬,捕虾钓鱼,吃不完的果蔬将其腌制成坛,以备不时之需,这就是著名的“十三村酱菜”,用浮漂钓鱼的方法也广为流传,驻扎的士兵和当地百姓妇孺皆知,童叟皆会,这也是后来“一叶舟浮漂”传至台湾宝岛的一个契机。
    后来,据专家考证,周瑜拜访垂钓老人的地方正是长江边上的渔矶,离李白赋诗的白马矶、鸭栏驿仅数百米之遥,东北是湘鄂交界的黄盖湖,西南为纪念陆逊的陆城,现在位于湖南省临湘市儒溪镇。在临湘方言中,渔矶和儒溪同音,有外地好事者在临湘为官,故作斯文,因渔矶旁有莼湖书院,儒人出没,溪流环绕,改渔矶为儒溪,以为自得,殊不知已与原来渔矶的涵义相去甚远矣。
        还有人传说,那个江边垂钧的老人不是别人,正是诸葛亮为了巩固同盟关系,坚定周瑜信心派人扮演的。如今想来,不管怎样,传说就是传说,谁也无法考证。唯有临湘,中国的浮漂之乡,是当之无愧的,因为,有一个美丽的传说,临湘是浮漂的故乡。